婴儿的饮食和排便经常是困扰父母的两大问题。宝宝有进有出,正常规律;有进没出,则会愁煞爸妈。宝宝的便秘通常与辅食中高蛋白食物多,膳食粗纤维少有关,家长应找准原因再对症处理。
新生儿几天不拉未必便秘
新生儿便秘的情况比较少见,小宝宝几天不排便,未必就是便秘。因为母奶吸收较完全,大便量较少,有些婴儿反而会好几天才解一次便,不一定随吃随解。所以,新生儿几天不大便不一定是便秘,判断新生儿是否便秘的方法是观察大便性状,如果性状正常,几天不大便也属正常。
一般来说,母乳喂养的宝宝的大便是“黄金便”,也就是说,母乳喂养的小宝宝的大便是黄色或金黄的,稠度均匀,yao膏状,可有小颗粒,偶尔稍稀薄,可以带少量绿色。而牛奶喂养的宝宝,大便通常是淡黄色,质地可以较干燥,可有明显的臭味,这是因为牛奶中含有高蛋白,分解时较臭。如果宝宝的大便干燥,加上几天都不拉便便,并且有“痛苦”表情,可能就是便秘了。
婴幼儿膳食纤维少易便秘
牛奶喂养的婴儿更易发生便秘,这是因为牛奶的蛋白质含量较高,以酪蛋白入胃,遇胃酸后结成较大凝块,不易消化,此外牛奶中的钙磷比例也不利于钙的吸收。所以,婴儿大便中未消化的凝块与钙质结合,就造成大便干燥、发硬而发生便秘了。所以,专家认为,在给4个月的宝宝添加辅食之后,食物中不要全都是高蛋白的精细食品,而应该适当添加膳食粗纤维,这能有效防止宝宝便秘。
专家支招:标本兼治小儿便秘
实际上,婴幼儿便秘的原因很多,妈妈们应对的招数是“门派众多”,喂油菜水、涂香油、按摩肚子、使用肥皂……有时很奏效,有时也未必能解决问题。专家介绍了几种方法,给遭遇这种痛苦折磨的爸爸妈妈们提供一点现实可行的参考:
治标——便秘“江湖救急”
大便干燥,宝宝在排便的过程中很痛,会产生排便恐惧,不少妈妈说:“我女儿哭的时候我心疼得自己也哭了。”专家说,解决便秘的首要一点是要帮助宝宝把便便及时排出来,尽量不要留在肠道里时间太久。钟主任并不主张用yao物通便。yao物通便虽然见效快,但不是“治本”的好办法。一不小心就容易导致孩子的胃肠功能紊乱,发生腹泻等。
(1)直肠或肛门局部刺激法。爸爸妈妈用手指蘸上肥皂水在小宝宝肛门处按摩。这种办法都能有效刺激小宝宝的肛门,使肛门括约肌松弛,利于排便。也可用开塞露5-10ml,注入小儿肛门内,帮助排便;对小婴儿,也可用肥皂条插入其肛门,用小刀把肥皂削成圆润的楔形,直接给肠道有效的刺激。
(2) 进行腹部按摩。按摩方法是用手心或四指并拢放在宝宝的肚脐上顺时针按摩几分钟,使肠道蠕动,加速便便的排出。
治本——添加辅食要有粗纤维
老是用肥皂、开塞露解决便秘也不是一个办法,需要给宝宝重新建立良好的“有进有出”规律生活。因此,钟细霞说,无论是从添加辅食还是到排便习惯都注意预防宝宝便秘。
(1) 添加粗纤维食物。
辅食中需要添加粗纤维食物,比如玉米面粥、麦片粥。在粥里,还可以加胡萝卜、芹菜(切成细末,通便效果好)、南瓜这些富含粗纤维的果蔬。
(2) 增加牛奶中的含糖量。
把牛奶的含糖量由原来的5-8%增加到10-12%,并适当增加果汁,比如橙汁、猕猴桃汁、火龙果汁等,因为糖在肠道内部分发酵后,可刺激肠蠕动,有助于通便。
(3) 增加肠道益生菌。
可以给便秘的宝宝补充一些益生菌口服液,尤其要含有双歧杆菌、乳酸菌、粪肠球菌等肠道益生菌。
(4)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。
婴儿从3-4个月起就可以训练定时排便。因进食后肠蠕动加快,常会出现便意,所以一般建议选择在进食后让孩子排便,建立起大便的条件反射。